2017年8月10号,新四军研究会在北京的中土大厦举办了个活动,是为了纪念粟裕大将出生110周年的教育大会。
来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包括粟裕将军的亲人,他过世前的随从人员,新四军部队的委派代表,粟裕战友的子孙们,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机构的负责人。
在这些参与者里头,有个97岁高龄的老人家特别吸引眼球。按常理说,他这把年纪,完全可以不来参加这次会议,但这位老先生却铁了心要来。
大家瞅着这位老者,心中满是崇拜的眼神。
不一会儿,纪念活动就拉开了序幕。老人因为年纪大身体不好,实在上不了台讲话,所以就让他儿子代替他去说了几句。
老人的娃以老爹的口吻,念了老爹想说的话:“我心里面最最尊敬的老领导粟裕大将,110岁诞辰啦,我特别想他,心里头老惦记着......1940年刚开头那会儿,我被调到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,给陈毅、粟裕两位正副指挥当参谋......打那以后,我就跟着粟裕领导,跟敌人干仗、干活学习,一直到全国都解放了。”
台下的老人们听着那温暖人心的话语,眼眶里泛起了泪光。
万海峰老爷子,以前当过成都军区的政委。在1988年,咱们军队重新开始授衔的时候,他成了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17位将领之一。
万海峰心里特别想念粟裕,说实话,要是没有粟裕当年那一把助力,他可能达不到后来那么高的成就。
1941年某天,粟裕副指挥到了江南指挥部,那时候他是那里的二把手。
这时候,指挥部里面的一帮参谋正热火朝天地商量着怎么打仗,粟裕没插话,就坐在后面默默听着。他们讨论得很起劲,粟裕则是一言不发,只是静静地着讨论的进展。
过了一会儿,大家伙儿的聊天声慢慢没了,粟裕就走过去,开口问了个问题:“大伙儿觉得,咱们部队往后发展,最关键的是啥?”
听完粟裕的一席话,大家伙儿都不吭声了,屋里静悄悄的。
就在这时,一个年轻的助手猛地站了起来,直接说:“关键是要提升整个部队的能力。”
粟裕朝他投去赞赏的眼神,示意他继续讲。
他继续讲道:“我看咱们现在的新四军,关键是要搞起一个厉害点的参谋班子。以前咱们跟国民党干架,打的是游击,那时候指挥员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本事都不咋样,现在这套已经跟不上战争的节奏了。所以,咱们不能还只靠一个头儿在那指挥......”
听完这番讲话,粟裕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因为他的心思,跟这讲的一模一样。
经过这番交谈,粟裕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好感倍增,觉得他是个值得栽培的好苗子。
没错,瞧到这儿,各位大概也猜着了,这位年轻的参谋,真实身份就是万海峰。
30年代初期,徐向前带着队伍在河南的光山和湖北的黄安地区活动,他们动员老百姓,打击地主恶霸,把土地分给大伙儿。当地的老百姓特别支持,都纷纷加入了革命。这一系列的事儿,给万海峰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。
等他长到13岁,心里那股子热乎劲儿再也憋不住了,就跟着二叔一块儿去找红军,打算当兵去。
征兵的工作人员瞅见他,见他个头还没枪高,说啥也不肯要他入伍。
万海峰回忆道:“我出身贫寒,家里没钱没势。但只要有机会投身革命,再大的苦我也愿意尝,再累的活我也肯干。”
结果,二叔和万海峰都选择留在了红军里。可万海峰万万没想到的是,才参军短短一个月,二叔就突然得了场大病。
这时候,部队正被敌人的重重包围忙得团团转,实在抽不出空来照顾二叔。所以,团里的头头就让万海峰先带着二叔回家养病,等病好了再说下一步。
万海峰领着二叔踏上了艰辛的归家旅程,他俩餐风宿露,专挑小路走,眼看光山县就在眼前,可没想到二叔却突然倒下了,这一倒就再也没能站起来。
因为白色恐怖太吓人,万海峰看情况不妙,不敢放声大哭,只能亲自动手,用双手给二叔挖了个坟坑,把二叔安葬了。
等所有事情都搞定后,万海峰累得不行,直接就在路边躺下了,睡得迷迷糊糊的。等他一觉醒来,13岁的他碰上了人生头一遭的大难题:到底是该回家呢,还是去找部队呢?
万海峰不想再回到被地主欺负的老路上,所以他打定主意,要回去找队伍。但那时候,部队正忙着“反围剿”,四处打游击,万海峰没能顺利找到他们。不过说来也巧,他碰上了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的政委高敬亭,后来就成了高政委的警卫员。
在那以前,万海峰并没有一个正经的大名,大伙儿都叫他毛头。后来,他跟了高敬亭,就求高敬亭帮他另起个名字。
高敬亭讲道:“你姓万,咱们红军这个打仗的队伍,宽广得跟大海似的,高得跟山峰一样。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,未来都是一片光明。这样吧,你就叫万海峰好了。”
就这样,毛头得到了万海峰这个正经名字,开始在高敬亭手下做事。高敬亭对万海峰挺不错的。但不幸的是,1939年,高敬亭被冤枉杀了,万海峰也因此被换了岗位,去新四军皖南教导总队进修了。
在革命道路上,高敬亭可以说是万海峰的第一个指引者,至于粟裕,对万海峰来说,就像是那个给他带来大机遇的重要人物。
1940年那会儿,万海峰被调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,给陈毅和粟裕两位正副指挥当参谋。打那以后,万海峰的革命路,可以说是来了个大转弯。
所有这一切,说到底,都是因为粟裕。
在指挥部干参谋这活儿,可不轻松,但万海峰这人爱学习,肯下功夫,所以他很快就上手了参谋的活。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,不光把自己的活儿干得漂亮,还老想着其他好多事儿。
之前文章里讲到的那个场景,说的是粟裕在考较手下的参谋们,问大家现在部队该怎么往前走。万海峰呢,直接给出了他自己觉得最棒的主意。
粟裕心里头想的跟这一样,问了这个问题后,粟裕也发现,这个年轻的参谋万海峰,脑瓜子挺灵光,有不少点子。所以,粟裕打算好好栽培提拔提拔万海峰。
从那以后,万海峰的革命道路迎来了重大的变化。
1941年的时候,国民党那边的苏鲁皖边区游击军副总头头李长江,因为觉得抗战没啥希望了,就向日军投了降。投降之后,他立马掉头就来攻打我们苏中的抗日根据地。
这时候,新四军第一师的师长同时也是苏中军区的头儿粟裕,接到了一个新任务,那就是找机会干掉李长江的队伍。
就在这紧要关头,粟裕显示出了他那超群的战略洞察力,一下子把万海峰提拔了四级,直接让他去当独立第七团二营的营长了。
这一年,万海峰才21岁大,以前从来没单独带兵打过仗。因此,战士们看着这位年轻的营长,心里都犯嘀咕:“他能不能指挥我们打赢仗啊?”
万海峰心里其实也挺忐忑,但他心里更清楚,粟裕首长这样提拔他,那就是对他特别看重。老话说得好:“为懂自己的人赴汤蹈火。”
万海峰心里暗下决心,不管碰到啥情况,都不能辜负粟裕首长的期望。
接下来的几天里,万海峰展现了出色的打仗本事,短短三天内就连打了两场仗,而且每场都赢了。他带着队伍一共干掉了600多个敌人。
经过这件事情,二营的士兵们纷纷传开,都对万海峰展现出来的本事感到十分佩服。
粟裕听了后心里头挺高兴,他清楚,自己这回真是没看走眼。
在后来的打仗过程中,万海峰越来越勇猛。跟日军对战时,他居然创造了苏中根据地活捉日军的新纪录。
在解放战争那会儿,万海峰当过团长、师长这些官职,他接连打了苏中七战七胜、莱芜、孟良崮这些大战,为革命能够取得最后胜利,真的是拼尽全力,立下了大功。
新中国成立后,万海峰仍旧在军队里工作。到了1972年,上级让他当上了北京军区的副司令员。中共十二大会议结束后,他又被调去成都军区当政委。时间来到1988年,那时候我军重新开始实行军衔制度,万海峰有幸成为了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17人中的一员。
这一年,万海峰已经68岁了,想想当年粟裕提拔他做营长的那段日子,转眼间都过去47年了。
万海峰花了整整47年时间,证明粟裕当年没看走眼。他自己也清楚,要不是粟裕当年的提拔和栽培,他可能不会有后来那些出色的成绩。所以,在心底里,他对粟裕充满了感激之情。
粤友钱优配-配资公司平台-配资炒股票-股票配资公司一起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